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234xs.net

第39章(1 / 2)

当然可以,不知信在哪里。

信我这就回竹屋去取,还请等我片刻。

溪哥儿尽管去。我就在草屋里等着。裴应川话音刚落,何锦溪就背着药箱匆匆离开了,十分急切。

孟冬一时也有些惊讶,两人从未见过这样的溪哥儿。

木哥儿,你的草绳和竹篮可是都要带去?

孟冬点了点头,他编了许多草绳,除去用掉的,剩下的也能卖二十文钱,再加上那些簸箕和篮子,应当能一共有三十多文。钱不多,却都是他自己挣来的。

他把何锦溪送来的银钱递给了正在整理东西的汉子。

是溪哥儿送来的,先留在草屋吧。裴应川接过放在了两人平日放米粮的地方。

我今日去镇上还想再找短工,若是傍晚时分还未回来你就不用再等我了,注意林子的那户人家。

孟冬点了点头,汉子是真的很辛苦,几乎日日都在忙着赚钱的事。

这小刀你留着防身。裴应川掏出小刀递给了他。

送信

一切小心。说罢裴应川出了草屋向着林子那边眺望许久,见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影后便走到山坡下迎接何锦溪。

裴大哥,多谢。何锦溪掏出一个稍显破旧的荷包从中拿出了一些铜钱放在信上,这是送信的报酬。

溪哥儿之前两次帮木哥儿看病都没有收取诊费和药费,裴应川又怎能拿他的钱呢,他只接过了那封信。

溪哥儿,不用了,我这就走了。裴应川将信收好,提起地上的簸箕和草绳走上了大路。

何锦溪目送他走过草屋,最终转身离开。

今日晨间有雨,土路上的泥土有些湿润,一脚踩下去鞋底都沾满了黄泥,有些坑洼处还积了水,裴应川还提着重物,这样赶路稍费力气。

如此深一脚浅一脚后,大约中午时分,他终于走到了之前买胡饼的摊位,只是现下摊子都要散了。

年轻人,这城里的集市都要散了,你怎么还提着东西进城。来搭话的正是之前卖胡饼的老伯。

我们村子离得远,来一趟不容易。额前不停留下汗珠,手心也被磨得生疼,裴应川索性停了来休息,同这位老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。

你这草绳和簸箕可是拿来卖的。老伯把擦手的毛巾撩到背上,上前几步将那堆东西都看了看。

不如这样,现在你去城里也卖不出去了,不如舍点银钱卖给我。

那老伯你能出多少钱。昨日他和木哥儿一起清点过,这三个簸箕和竹筐再加上二十多把草绳能卖到三十六文左右。

那老伯随意数了数:三十文可行。卖与我你还能早些赶回去。

三十文加一个胡饼。裴应川追问道。

好好好,给你。老伯当即就数了钱给他。裴应川知道这老伯应该能卖出更高的价钱。

帮着把那堆草绳放到了老伯的竹筐里,他收好胡饼就进了城。此刻日头正盛,城里没什么人,早前已经问过老伯驿站的位置,裴应川便最先去了那里。

这城镇虽小,钱庄布庄还有茶楼什么的一应俱全,这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,连转了好几条街后,他终于来到了一条行人较多的街道,驿站就在这条街上。

许是北方战事的原因,这驿站里的人并不在少数,所送的信件似乎也多是往北方的,裴应川猜测或许前两年,这里曾经征过兵。

将送信的事做完,裴应川一边问路一边向之前等活儿的宁家巷走去,只不过途中他似乎经过了一处官府用地,街道上有一个木制的告示牌,这会儿告示牌前已经没什么人了。

他走过去,好奇地看了两眼。

上一次他进城时来就发现这里的文字和现代社会的有些相似,像这样整篇的文章他能看出个大概意思,只是若是把字单个拿出来他便认不出了。

告示牌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告示,其中最为显眼的一篇是官府所贴,大概写着什么战事告捷之类的,旁边还有一些小广告,裴应川一一看去,发现了几个令他十分感兴趣的。

这几个告示除了招聘书童的还有招聘掌柜账房先生之类的,都是需要进行文书工作的,而且薪资比旁边的小二、短工之类要高出许多。

奈何裴应川现在算是半个文盲,并不符合这告示上的招聘要求。

从告示牌离开后,他便去了宁家巷,然而这巷子比他前几日来时还要冷清,只有寥寥几个人在等活。

耐着性子等了约半个小时之后,他同剩下的几人被一个干瘦的男人一同叫走去搬货。

到地一看,原来是米粮铺子要换地方,特意等今日生意做完后才来找人。他们几人要把铺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到另外一条街上去,而且还要把新铺子给整理好。

好在这米铺老板不是个苛刻的,他们每人除了一百二十文的工钱还额外得了一麻布口袋脏了的陈米,大约有两三斤。

一直忙到傍晚,裴应川领了工钱又去米铺旁边的杂货铺买了些盐,这才踏上回草屋的路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